汪菊香正在獻血中 攝影: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盧成漢
汪菊香夫婦相約獻血到60歲
【資料圖】
□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盧成漢 通訊員 殷莉紅 白丹 覃小玲
武昌城管二橋清潔隊55歲的環衛女工汪菊香默默無償獻血7年多,因一次申請調班前去獻血而“曝光”。看到有的同事帶飯吃但飯都冷了,她便用獻血得到的積分兌換了一臺微波爐,讓大家能吃上口熱的,她自己卻沒有使用過。
2月15日上午7時許,汪菊香完成了500多米道路的大清掃后,放下掃帚,在丈夫的陪伴下來到武漢血液中心,擼起袖子再次獻出熱血。她告訴極目新聞記者:“今天是我第100次獻血,累計獻血量(成分血)2.3萬毫升。我們(和丈夫)打算獻血到規定的最大年限。”
環衛女工放下掃帚來獻血
15日凌晨4時,城市還在沉睡中。武昌中山路積玉路口的路燈下,一個瘦小的身影已揮動著掃帚忙碌個不停。3個小時后,她身后500多米的人行道已干干凈凈。
她是武昌城管二橋清潔隊的環衛女工汪菊香,18年來,她每天總是提前一個小時到崗。14日上午,她向中山路班班長米貴榮請了第二天的半天假,請同事頂替她接下來的清潔工作。
“她獻血7年多了,請假是為了獻血。”米班長告訴極目新聞記者,“她從來沒有因為獻血耽誤工作,我們都支持她。”
15日上午9時許,在丈夫袁先華的陪同下,汪菊香前往武漢血液中心獻血。得知她的義舉,武昌城管的4名環衛工和2名城管執法隊員也與她一同前往獻血。
10時許,汪菊香完成了抽血體檢。10時50分左右,她平靜地坐在了獻血臺上,相比3年前的緊張,現在的她從容多了。
采血泵緩緩轉動,40多分鐘后,汪菊香完成獻血200毫升。獻血結束后,血站工作人員為汪師傅戴上了獻血百次綬帶,她開心地笑得合不攏嘴。
累計獻血10萬毫升的“熱血家庭”
陪同汪菊香來獻血的丈夫袁先華,也是一名獻血“達人”。
2005年,他是全家最先獻血的。在他帶動下,兩個兒子隨后也加入了獻血隊伍。袁先華告訴記者,汪菊香當時也想獻血,但幾次體檢不合格,一直沒有獻成。此后經過調整作息和飲食,她才于2015年10月完成了第一次義務獻血。
“獻血之前,我的嘴唇經常潰爛。”汪菊香說,10年間她吃了不少藥也沒有治好唇炎病,獻血一年多后,病卻自然消失了,工作起來也不覺得累。
在汪菊香的帶動下,她所在班的同事也跟著她一起獻血。
3年疫情期間,汪菊香仍堅持獻血。那以后,她的獻血間隔時間,由14天調為21天。
袁先華自豪地說,他們全家算得上是“熱血家庭”,一家四口,累計獻血量超過10萬毫升。15日,他與汪菊香相約一起無償獻血到60歲,“力爭獲獻血終身榮譽獎”。
調班申請曝光“熱血行動”
2017年5月24日下晚班時,汪菊香在武昌中山路鳳凰山公交站旁撿到一部嶄新的蘋果6S手機。一位路人提出1500元購買這部手機,汪菊香拒絕了,“我要還給失主。”
在沒有等到失主后,汪師傅將因沒有電而關機的手機帶回了家。兒子袁信得知后,先給手機充電,然后自費100元給手機解鎖,最后憑借一個未接電話與失主陳女士取得聯系。陳女士拿出現金酬謝,汪師傅婉拒了。陳女士過意不去,便制作了一面“拾金不昧,好人一生平安”的錦旗送到環衛班,以示謝意。
“我有點事,想在6月14日調一個班。”就在米貴榮班長接過錦旗之后,汪師傅申請調班。“不是年不是節,你調班干什么?”米班長詢問下才得知,汪師傅一家四口全部都參加了獻血隊伍,6月14日是獻血者志愿日,汪菊香打算再去獻血。
此事很快在班員中傳開,時任副班長的徐滿珍師傅感動不已,也有意參與獻血,卻又猶豫不決——獻血對身體有沒有影響?家里人會不會同意?汪師傅講了自己的獻血經歷,讓徐師傅吃了一顆定心丸。
2018年元月1日,在汪師傅的陪同下,徐師傅來到武漢血液中心,但因紅細胞不達標沒有獻成。“你可以吃點生花生和瘦肉、豬肝等調理一下。”汪菊香給徐師傅出主意。當年4月14日,嘗試3次后,徐師傅終于成功獻血200毫升,此后她持續定期獻血。
捐微波爐為讓同事吃上熱飯
15日午飯時間,在中山路環衛班,幾名環衛工人將早上帶來的飯菜拿到微波爐加熱。班長米貴榮說,這臺微波爐是3年前汪菊香用獻血積分兌換了給班里的,“她就是想讓大家能吃上熱乎的飯菜,而她卻一次也沒有用過。”
那是2020年1月1日,新年第一天,天氣寒冷,汪菊香與副班長徐滿珍一起去獻血。“現在天冷了,我們班一些同事早上帶的午飯到中午早已冰冰涼,吃冷飯冷菜怎么受得了?” 汪菊香提議,兩人用獻血的積分兌換一臺微波爐,拿到班里共用。徐滿珍一聽馬上贊同。原來,無償獻血一個治療量(200毫升),可以獲一個積分,積分可以兌換日用品。
當天獻完血后,汪菊香便向工作人員提出兌換要求。很快,她們便領到了一臺微波爐。
當天上午10時30分左右,極目新聞記者見證了她們將微波爐抬到班里的情景,班長米貴榮高興地說:“大家以后可以吃上熱乎飯菜了。”
3年過去了,這臺微波爐不知熱過多少飯菜,汪菊香卻一次沒有用過。她說她上的是早班,中午可以回家吃口熱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