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資料圖片僅供參考)
傳媒、教育、消費電子等板塊崛起,中特估行情偃旗息鼓。周四大金融板塊繼續下挫,前期漲幅較大的銀行股多數回落,市場對后市看法分歧加劇。
(數據來源:同花順)
5月11日,西安銀行開盤后快速下行后觸及跌停,尾盤多次翹板失敗,最終收跌9.89%,股價報4.28元/股,此前5月8日、9日連續漲停,5月10日股價一度觸及4.98元/股階段新高。截至收盤,中國銀行、中信銀行均跌逾3%,疊加建設銀行、光大銀行、廈門銀行、農業銀行等,A股銀行板塊共計20只個股收跌。最近3個交易日,中證銀行指數回吐前期部分漲幅,累計跌4.41%。
此前在中特估行情催化下,考慮到宏觀經濟復蘇、低估值高股息特點,機構紛紛唱多銀行股。此前一季報顯示,息差拖累業績現象進一步凸顯,撥備反哺利潤貢獻邊際收窄,銀行間分化加劇。這也意味著,接下來穩息差和非政策主導的信貸需求回升成為關鍵。
唱多機構普遍認為,隨著貸款重定價高峰過去,非政策主導的信貸需求回升緩解定價壓力,加上負債端存款利率市場化調降,銀行息差壓力基本見底,經濟復蘇邏輯下基本面有望在下半年觸底反彈。不過從經濟復蘇角度,業內專家對于消費反彈(包括住房)可持續性、房地產風險化解、結構性失業現象等仍持謹慎態度。(詳見報道:銀行股大漲或因經濟回暖,后市不乏分歧)
國信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王劍團隊指出,銀行業基本面繼續承壓,但當前低估值反映了市場的悲觀預期,后續隨著經濟進入復蘇通道,銀行板塊仍存在估值修復機會。但他也提示,若宏觀經濟不及預期,可能從多方面影響銀行業。此前王劍分析稱,自去年10月底見底之后,銀行股已持續上漲半年左右,買入機構多是因股息率誘人追求絕對收益的機構。
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對記者表示,此輪銀行股上漲主要是估值修復行情,與實體經濟回暖帶來銀行盈利觸底回升的預期有關。他認為:“短期銀行金融板塊全面而強勁的爆發需要資金量不小,不排除銀行金融板塊吸引了此前部分板塊流出的資金。”
對于此輪銀行股行情走勢的可持續性,市場觀點也存在分歧。4月上旬,興業證券董事總經理、全球首席策略師張憶東曾表示,中特估值得配置,但同時提示“什么時候銀行開始‘中特估’了,這一波中特估的行情就結束了”。(數據來源:WIND)
關鍵詞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