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資料圖】
東方網記者熊芳雨6月4日報道:羊毛制作瓷片、和田玉雕刻中山裝、鋁盆里敲擊出山水畫,玉、大漆、陶瓷、金屬等傳統材質在藝術家手里有了更創新表達。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“積厚流廣·賓禮雅尚——中國傳統文化與當代藝術創作展”在外灘18號久事藝術空間開幕,32位當代藝術名家與青年藝術家,共計展出50余件(組)作品,是當代藝術創新發展的一次主題性展示。
記者在展覽現場看到,展覽共分為“萬物自賓”“禮運大同”“崇雅黜浮”“兼技尚藝”四個展區,作品表現均集中在文化傳承、理解和轉換的焦點問題之中,因此展出作品的呈現形式是豐富多樣的。
《寒武紀》系列作品,用大漆、金屬、木等制作了遙遠的無脊椎動物,創想了在遙遠的6億年前,地球所爆發出的生命張力。這些神秘的無脊椎動物突然出現帶有優雅的生命曲線,給沉寂了幾十億年的地球以勃勃生機。
《寵物店》從視覺呈現上是將具有代表性且有眼緣的神獸,置于有形無形之間的籠子中,制造出一種具有寵物店概念的場域。這種神性與人性的共存,給觀者帶來多元的情感輸出。
展廳中用鋁盆繪制的山水畫吸引了不少人目光。鋁盆是中國家庭日常使用的盆,上世紀六、七十年代家里都有很多這種鋁制的盆、鍋,每家還不止一個。在藝術家譚勛手里,鋁盆仿佛變成一個圓形畫框,內繪有山水。記者了解到,這件作品靈感來源于汶川地震時救援隊朋友帶回的紀念品——地震中被損毀的鋁盆。藝術家通過各種鍛打,用鏨刻方式刻了一個水紋出來,還有一堆抽象的山石,用錘子把它砸成了廢墟后的狀態。
本次展覽的執行策展人扈秀麗表示,這次遴選出的作品,匯聚了中國頂流的雕塑藝術家的創作。要通過一個展覽向當代人解釋積淀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,本身有一定難度。中國傳統文化是高語境的,包括中國傳統的工藝美術,它的特征是含蓄、高雅,對大眾來說,有點晦澀難懂;而當代文化正在走向低語境,需要張揚、直白、有趣、有傳播性。本次展覽的作品就是通過雅俗共賞的創作,讓大家在輕松愉悅中更好地理解傳統文化,這是高低語境的轉換,也就是傳統語言的現代化。
據悉,以本次展覽為領銜,上海久事美術館開啟了精心籌備的“傳統文化在當代”展覽季,系列展覽均以中華傳統文化在當代的不同展現形式作為主線,為觀眾展現中華傳統文化在當下時代中卓越的生命力和表現力。
展覽將持續展出至2023年7月20日。
關鍵詞: